第511章国家表彰 (第2/2页)
随后,林宇把最后一根固定轮胎的铁丝拧紧直起腰,后腰的酸痛顺着脊椎往上窜,整整一个月泡在海边,晒得黝黑的皮肤上还沾着海沙,手指缝里卡着水泥灰。
村民们也都累坏了,有的瘫在礁石上揉着胳膊,有的坐在浅水区里撩水降温,望着海底八卦阵的浮标,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笑,连海风都透着股松快劲儿。
“好啊,那我们可等着了啊!”
“走,回家睡个安稳觉!”小虎甩着手里的毛巾,往脸上擦了把水,嗓门亮得很。
而此时,村口方向传来一阵沉稳的马达声。
不是渔船的引擎,也不是拖拉机的突突声,而是更厚重、更有节奏的轰鸣。
“啥声音?”张叔直起脖子往村口望,很快眼睛瞪圆了,“是车!军绿色的车!好几辆!”
所有人都停了动作,朝着村口望去。
只见三辆军绿色的卡车顺着村路驶来,车身上没有多余的标识,车轮碾过村口的石子路,溅起细小的尘土,径直朝着海边的方向开过来。
村民们瞬间围了上去,孩子们跟在车后跑,嘴里喊着 “军车!是军车!”
连刚回家做饭的妇女都端着锅铲跑出来看热闹。
军车在离礁石不远的空地上停下,车门打开,梁先生穿着笔挺的中山装走下来,身边还跟着两个穿着军装的同志,手里捧着一个红色的盒子和一面叠得整齐的锦旗。
梁先生一眼就看见人群中的林宇,笑着快步走过来:“林宇同志!可算找到你了!”
林宇赶紧迎上去,擦了擦手上的灰:“梁先生?您怎么来了?还劳烦您跑一趟。”
“我来给你送荣光啊!”
梁先生示意身边的同志把东西递过来,打开红色盒子,里面是一本烫金的表彰证书,封面印着“先进生产者”五个大字,展开的锦旗上,“支援前线保家国,精工细作显担当”的字迹格外醒目。
村民们瞬间炸了锅。
“表彰证书!是国家给的!”
“咱村林宇要受国家表彰了!”
罗全挤到前面,看着证书,手都激动得发抖:“梁先生,这是......这是给小宇的?”
“不仅是给林宇同志的,也是给青山渔村全体乡亲的!”梁先生提高声音,让所有人都能听见,“林宇同志带领村里办罐头厂,按时按量完成了鱼罐头的订单,这些罐头已经全部送到前线,让战士们在保家卫国的时候,能吃上热乎的鱼罐头,没有后顾之忧!国家知道你们的辛苦,特意让我来送这份表彰,感谢你们为前线做的贡献!”
“好!说得好!”村民们鼓起掌来,掌声比海浪声还响。
二妮从人群里走出来,眼里闪着光,悄悄帮林宇拂掉肩上的海沙,小声说:“竟然是国家的奖章,这可真是光宗耀祖了。
此时的王玉芬更是泪眼汪汪。
毕竟,这年代,就是给村里做出贡献,获得一朵小红花,那都是无限的光荣。
而这可是国家给颁发的荣誉证书。
林宇接过证书和锦旗,手指抚过烫金的字迹,心里又热又沉:“梁先生,您太客气了。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村里所有人一起干的。工人连夜加工,船员冒风险去远海捕鱼,还有乡亲们帮着搭把手,没有大家,我也完不成订单。这表彰,该是大家的。”
“说得好!”梁先生拍了拍林宇的肩膀,眼神里满是赞许,“你能想着乡亲们,说明你是个有担当的带头人。不过林宇同志,我还有件事要跟你说,眼下仗还没打完,前线的补给需求还很大,国家希望你能继续组织加工鱼罐头,这次的订单,比上次还多,要四十万罐,你这边......能接吗?”
话音刚落,村民们瞬间安静下来,目光都落在林宇身上。
谁都知道,之前加工二十万罐,大家都是紧赶慢赶,拼命地赶工才完成的,这已经是他加工厂的极限了。
林宇看了看身边的二妮,又看了看罗全和满脸期待的乡亲们,深吸一口气,举起手里的表彰证书,说道:“梁先生,我说实话,上一次的订单就是我们厂的极限了,如果加工四十万罐,我们肯定是完不成的!”
“这......好吧,那就还按照之前的订单量,剩下的我再想办法......”
“成,那没问题......”
“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