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技术力量 (第2/2页)
“嗯,忙你们的,不用管我。”
陈家志也找来嫁接工具,完整的嫁接了一穴盘,这玩意确实很考验耐心和手艺,就像在给蔬菜做外科手术一样,要把两个不同的生命融合到一起。
同时这也是蔬菜育种工作者普遍掌握的技艺,陈家志也要求自己得掌握。
…
海珠,市农科院。
陈家志又一次来到了这里,并见到了提前预约了的张桦研究员。
“陈老板,快请进来坐,有段时间没见着你,但我可从报纸上看到有关江心菜场的报道,你们可是第一个大规模应用小拱棚取得极佳效果的大菜场。”
张桦给倒了杯水,笑道:“实不相瞒,我们研究所也参考江心菜场的做法出了两篇菜心种植技术相关的文章。”
陈家志接过水,开着玩笑:“我说呢,今天一路过来,途中不是小拱棚,就是遮阳网,原来是你们推广工作做得好。”
张桦说:“哈哈,这两年农业设施的推广力度确实不小。”
许是江心菜场上了新闻,又得到了领导关注,陈家志感觉张桦的态度也友善了不少。
闲聊了一会儿,陈家志才道明了来意,找农科院推荐专业的植保技术员,而且最好要有育苗育种制种经验,同时也提及工作地点在云南。
张桦很意外,“陈总这是要去云南发展了吗?”
陈家志没有隐瞒,说道:“从地理气候来看,云南有成为国内叶菜主产区的潜力。”
“云南的气候确实得天独厚。”张桦有不少疑虑,“可是交通太难了,云南叶菜要想销往各地,运输和保鲜是大问题。”
陈家志分析道:“国内的经济发展速度很快,国家迟早会把目光投向西部,我觉得这个时间不远了,现在云南出省的国道也一直在升级改造中。”
喝了口茶,他又说:“而且,张主任,我是先打算在云南投资育苗场,从育苗育种开始,同时结合茄果类蔬菜的销售,循序渐进的参与这个过程。”
“育种……”张桦嘀咕道:“陈总,你是有做十字花科作物育种的想法吗?”
陈家志笑了笑:“班门弄斧了,做育种,我们肯定不是你们对手,更多的还是想从育苗和制种方面寻求些发展。”
围绕着看好云南叶菜的潜力,陈家志和张桦做了不少讨论。
两人在这方面确实有很多共同话题,陈家志对育种较欠缺,但他种过的菜心、生菜、油麦菜、芥菜等蔬菜的品种多啊!
每一个他都能聊出个一二三。
而且张桦此前立项的项目里‘关于品质好又产量高的尖叶菜心’的研究方向就是受陈家志的启发而产生的。
“陈老板,我算是明白了,你就不是冲植保员来的,你是冲育种科研员来的!”
“还请张主任帮个忙。”
“行了,别一口一个张主任了,我也就一普通科研人员,也就比你大几岁,你还是叫我华哥吧。”
“那你也别叫我陈老板,叫小陈或者家志都行。”
“那就叫家志吧,我看菜场好多人这样叫你。”张桦喝了口茶,沉吟道:“其实现在大下岗,好多研究单位也不景气,你想招人只要待遇给够,还是挺容易的,就看你想要什么样的人了。”
陈家志想了片刻,说道:“我想找一个经验丰富的,能把育苗场的技术和管理体系搭起来,同时还要有年轻的理论知识强的,可以作为后备力量。”
“你野心不小啊!”张桦斟酌一二,“我还真有合适的推荐,彭谦老师你觉得怎么样?”
彭谦是上一代的菜心育种专家,选育了‘四九-19号菜心’这样畅销三四十年的品种,张桦则是新生代菜心育种专家。
“彭老不是退休了被你们返聘了吗?”陈家志先是讶然,跟着又立马说:“如果彭老师愿意来,我肯定是一百个愿意!”
张桦笑了笑,“只要你愿意给他开一千块一个月的工资,他应该也愿意来。”
陈家志应道:“只高不低!”
“嗨,陈老板,你这果断的样子弄得我都想来了。”张桦说,他是真羡慕这工资。
陈家志跟着也做出了邀请,不过张桦又拒绝了,想来这叶类菜研究所也就剩他一个核心了。
随后张桦又答应拿着他给出的高额薪水去学校给他招聘个年轻人。
这时候农校毕业生去基层的对口岗位,工资很低,普遍两三百、三四百。
当张桦拿着陈家志承诺的月薪过千去高校招人时,对很多贫穷家庭走出来的学子的吸引力可想而知。
仅仅两天时间,彭谦和华南农大毕业生纪松一老一少便加入了江心菜场的育苗场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