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达成 (第2/2页)
我们菜场也有育苗场,等会儿可以去看看,条件相对简陋,但也能做个参考。”
陈家志简单解释了下,众人明白了大意。
赵泽高不太看好:“工厂化育苗成本不低吧,而且老百姓也习惯了传统的床土育苗方式。”
陈家志在心里腹诽,可能生产和管理部门也习惯了传统的育苗方式。
马明也问:“陈总可否谈谈这种育苗方式具体好在哪些地方。”
陈家志斟酌了下,说:“传统育苗用种量多,另外,夏季育苗受高温、暴雨、干旱,冬季、晚秋或早春受低温等因素的影响,种苗容易出现烂种、烂芽、烂根、烧根、烧苗、闪苗、老化苗、戴帽苗、秧苗徒长等等现象~
而工厂化用苗出苗率和成苗率都很高,根系发达,定植后成活率高,种苗生长更健壮,养分积累多,抗性强。
比如江心菜场的叶菜类蔬菜秧苗,定植后缓苗期短、生长快、抽薹晚。
诸如此类的优势很明显。”
顿了顿,陈家志又说:“而且,我们会引进国内外的优良品种,进行育苗基质的筛选和组配,同时对蔬菜砧木资源进行收集和筛选,并采用嫁接技术,进一步提高种苗的丰产性和抗性。
同时前期也会建立示范种植基地,结合给农户提供免费种苗的方式进行推广。
只要种苗能给农户带来切实的利益,特别是随着高档蔬菜种子的引进,农户自行育苗的风险增加,工厂化育苗的推广很有前景。
整个项目的投资不多,示范基地和育苗场一共两百万元。”
马明一边听一边在笔记本上做记录,听到两百万元时略微点了点头,有这个数回去就能有交待了。
他又看了看笔记本,引进新品种、育苗基质、嫁接技术等等都被他做了重点标记。
满满的突出了两个字:科技。
作为元谋蔬菜产业的见证者,马明深知种植技术的突破也是元谋蔬菜产业的功臣。
他拍了拍桌子,“好,就这个项目!”
陈家志说:“马局,虽然元谋很好,但我也去呈贡考察过,昆明在交通和经济上的条件更有优势。”
马明失笑道:“陈总,可不带你这样开玩笑哈,元谋的蔬菜种植可是排全省第一,又有气候优势,昆明可没这么大的市场。”
陈家志说:“现在没有,不代表以后没有,如果能打通南方市场,昆明的蔬菜增长潜力不比元谋差。
当然了,元谋的优势也很明显,气候条件更好,产业更成熟。”
听到这,马明明白了。
“陈总,你还有什么条件直说吧,能争取的我一定争取!”
陈家志笑道:“也不会让马局为难,云南的茄属野生植物资源很丰富,育苗场需要这些资源,所以想让局里在有需要时牵桥搭线。”
“嗨,陈总,你吓我一跳。”马明说道:“这事简单,包在我身上。”
跟着,双方又进行了一些细节性的交流和沟通。
郎有情妾有意,这个项目就大差不差了。
陈家志也没想地方政府给多少帮助,地方也给不出多少实质性的补贴,但也能解决很多障碍。
对这个项目来说,最好还是自身有盈利能力,这才能长久,才能共赢。
达成了合作意向后,陈家志又带着马明一行人去了育苗场,算不上高大上,但穴盘苗的长势很不错,移栽效果也很好。
从育苗场返回时,又恰逢供港的车辆装车出发,有人问一车能卖多少钱。
得知一车要管五六万元后,又引起了阵阵惊叹。
陈家志适时的又画出一块大饼:“马局,等条件合适,育苗场在元谋的示范基地也可以变成供港基地。”
马明、赵泽高等人的眼睛瞬间就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