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IGN? (第1/2页)
楚晨去往蓝洞的同时。
星辰美国分部,富勒的办公室。
气氛有些凝重。
此时的星辰美国,负责人已经变成了尤利尔·富勒。
对于自己被调任美国,掌管美国分公司这件事,富勒并没有感到太大的意外。
虽然这么说很奇怪。
但他认定,在星辰这样的公司,有楚晨这样的老板,只要他表现出了相对应的能力,就一定能获得收获。
事实也确实如此。
不过,成功上任美国的富勒,在经历了短暂的激动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山一般的压力。
特别是在《终末生存指南》上线之后。
对于星辰游戏这个整体而言,《终末生存》的成功与否,直接和星辰tap能否在欧美PC市场打开一个口子挂钩。
对于富勒直接领导的引擎团队来说,这事就更重要了。
不仅仅是因为《终末生存》是他主导的绿洲工作室执行的开发,还在于《终末生存》这款游戏本身,还是一个广告。
一个给星辰引擎打的广告。
《终末生存》对于楚晨来说,是一个新的尝试,可对富勒来说,这又何尝不是一次推广星辰引擎的关键节点?
作为一个在游戏引擎工作了接近二十年的行业老兵。
富勒特别清楚,一款游戏引擎想要持续发展,就必须要获得足够多游戏开发者的使用。
这个道理很简单。
用的人越多,需求越多,反馈越多,游戏引擎的发展也就越快,所以《终末生存》游戏体量不大,承载的“期望”却是不小。
然而..和在华夏堪称爆裂的反应相比,《终末生存》在美国的处境却非常的微妙。
我们常说,一款游戏的爆火,很大程度基于游戏本身的质量。
可在真实世界里,游戏质量只是爆火的前提。
就像并不是每一首好听的歌曲都能火遍全球一样,也不是每一个好玩的游戏都能爆卖。
渠道在这其中的占比也非常高。
《终末生存》在华夏地区,可以用爆火来形容。
但在欧美《终末生存指南》却因为没有登陆steam,没有登录主机,主流媒体也还没有开始大规模报道
缺乏宣发路径的《终末生存》
目前还处于一个小圈子热议的阶段。
这种情况一度让富勒很不理解,要知道星辰在美国不是没有宣发途径的。
星辰tap经过接近一年的发展,在美国的用户加起来已经接近五千万左右,考虑到美国安卓用户在17年一共也就1.51亿,这个数据其实相当漂亮。
差不多三个安卓用户,就有一个安装了星辰tap。
然而奇怪的是,在华夏,星辰tap爆火之后,可以说是大杀特杀,不仅成功拉动了《终末战线》《FGO》等一系列自家游戏的玩家数量。
还孵化出了一堆二次元游戏,甚至还能推动PC,安卓,等单机游戏的销量。
可在美国。
富勒在接手的时候,就注意到,星辰tap对星辰旗下的其他游戏拉动效果很差
《终末战线》作为星辰游戏的拳头产品,隔三差五就在星辰tap上打广告,可在美国月活接近五百万的APP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