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微纪元与流浪地球 (第2/2页)
随着这些“放大设备”的到场,有人大概猜到了楚晨要做什么。
不过,当设备连接好。
当一片最普通的阔叶树叶放到了载片上,调好焦距,然后将显微镜下的影像,通过投影仪,投到了会议室的幕布上。
整个世界瞬间变了。
原本平平无奇的叶片,在数百倍的放大下,展现出一种令人头皮发麻的陌生感。
叶片表面的脉络,像一条条深不见底的峡谷,粗糙的纹理如同干涸的河床。
那些肉眼几乎看不见的细小绒毛,此刻根根分明,这种感觉很奇妙。
甚至可以说是神奇!!
因为要说这种放大的镜头,在互联网上几乎随处可见,《微纪元》项目组的素材库里,各种纪录片,电影,照片的高清素材更是数不胜数。
可亲眼所见,和照片给人的感觉却完全不同。
这种最大的不同,在于你是知道刚才那块叶子原本是什么样,放进去又是什么样,前后亲眼见到的尺度差异。
给大脑的刺激是完全不同的。
而且互联网上很多的素材,和《微纪元》想象中的素材完全不同。
这种感觉,当楚晨拿来一块苔藓。
当镜头深入那片微缩的“森林”,所有人都安静了,潮湿的、纠缠在一起的植物纤维,构成了一个光怪陆离的立体迷宫。
几只肉眼难辨的微小生物,它们不再是微不足道的生物,而是一头头在幽暗丛林中觅食的、形态扭曲的巨兽。
这些微生物动起来之后,给人的印象更深刻了。
“我知道我们的原画有什么问题了!!!没有体现出差异感!!”
是的这就是楚晨想要表达的东西,微观的世界,不是把正常的东西变小,而是要有陌生感,甚至由于是游戏。
主美还需要基于仔细琢磨这种陌生感,然后把这种陌生感进行放大,让玩家对微世界,宏观世界的感知进一步拉大。
这样才会有新奇感。
“对啊!这么简单的事情!怎么会没想到呢!!!”
是啊
这么简单的事情,怎么会没想到呢?但在开发一款之前没有人做过类似题材的游戏时,这些东西就是想不到。
类似这样的问题。
楚晨在开发《微纪元》的时候,还遇到了很多,如果说《微纪元》还能勉强靠着之前的企划案,和楚晨的推进开发。
那么《流浪地球》
楚晨真的就很难有精力再去琢磨细节了。
哪怕,在星辰游戏投资了《流浪地球》电影之后,得益于电影的开拍,星辰其实有很多东西都可以素材共用。
而且《流浪地球》楚晨也有一个框架,这个框架是聚焦于“刹车时代”而来的。
就像《微纪元》一样。
一个模拟游戏,一定是要有内核压力的,而这个压力在楚晨的框架中,来自于玩家需要掌管一座“强行开放”的地下城。
简单来说要掌管一个“并未完全完成建设,本来是不该开放的,却又被迫开放了的地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