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微纪元与流浪地球 (第1/2页)
两个游戏的进度甚至可以说有些缓慢。
这其中有客观原因,比如说楚晨以为自己能兼顾多个项目同开,但实际上很多时候,他的兼顾也是有上限的。
如果是其他的项目,比如说《终末战线》的衍生项目,那其实楚晨哪怕没时间“兼顾”,项目也能跑起来。
说到底,带团队的时间长了,总有那么几个核心,其实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
只要稍微点拨下,项目不偏就好。
但《微世界》和《流浪地球》却不一样,因为这两个项目是科幻类型的项目。
在华夏,科幻,战略,这一类的人才实在是太少了。
过去的几十年,基本上说的出名字的科幻类游戏,清一色全是外国的团队,国内能拿得出手的科幻团队不说为零吧,反正也没几个。
仅有的一些所谓“科幻网游”,基本上千篇一律,全是披着科幻皮的MMORPG
大环境没有人才储备,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这两个项目在立项之后,极度,甚至可以说是重度依赖楚晨。
可问题是,楚晨前世也没做过类似的游戏。
他能拿出来的,也只有一个框架,为了这两个游戏,他也需要去学习,去拆解成功的游戏,再通过自己的直觉来进行游戏的制作。
自然而然的,项目就很难推进。
以《微纪元》举例。
这个在17年,年初成立的项目组,并不缺乏人才。
是的
此时的星辰可以说是不缺钱,也不缺人,虽然成立才三年,成名也不过1年多,但一系列游戏的成功,加上分红制度,已经让星辰拥有了“挑选人员”的能力。
是以,能加入《微纪元》项目的人底子都不差。
甚至可以说相当好。
技术功底相当扎实,产出的原画单拎出来,每一张都可以当壁纸,未来城市的渲染图,冰冷、精确,充满了高科技的质感。
角色的设计,线条流畅,装备细节满满,一看就是烧钱的货色。
然而楚晨当时第一次过稿的时候,就觉得很不对劲,问题不在于画得好不好,而在于画得对不对。
这些美术设定,确实也是科幻作品.
但,总感觉差了点什么。
《微纪元》的设定,是人类为了生存,将自身缩小到极限,进入一个前所未见的宏大微观世界的故事。
而眼前的这些设定图,却依然是人类尺度下的“未来感”
缩小之后,更像是把一堆模型放在了一个沙盒里,形似,而神不似。
“那我们要改什么呢?”
在项目开发会议室,来自《微纪元》主美的这个问题,切切实实把楚晨问到了。
他也不知道有啥问题,只能让开发组继续推进。
直到一个月后,楚晨突然想清楚了,紧接着几个快递箱被送到了《微纪元》项目组的公共区域。
快递箱里面不是游戏的设备,而是一套高倍率科研用的电子显微镜。
随后楚晨找来了一些从公司楼下花园里随手采来的“素材”,几片不同的树叶,一小块苔藓,一抔带着腐殖质的泥土,甚至还有一只不幸被捕获的瓢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