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拜前将军、领吴候 (第1/2页)
鲁肃回到雒阳,再次见到徐晃的时候,徐晃的脸色却极为难看。
鲁肃询问徐晃为何如此,徐晃这才说出原因——
“主簿不在的这段时间,救驾之臣纷纷请功。如今天子已经拜张杨为大司马,韩暹为大将军、领司隶校尉,杨奉则为车骑将军。”
鲁肃同样面色铁青。
这些乱臣如此,与李傕、郭汜之流又有什么区别?
徐晃更是仿佛有先见之明,预料到了杨奉等人的结局。
“德不配位,是最大的罪过。当年杨将军不过是因为不能存活才不得已起兵,现在却已经谋求车骑将军这样的高位,他的下场是不会好的。”
鲁肃听后,也是一叹。
为人处事,贵在自知之明。
当年董卓入京,就是没有自知之明,想要在朝堂上压制袁绍、袁术等人,遂使得大汉崩坏。
之后董卓身死,王允同样没有自知之明,想要一手把持朝廷,不将西凉旧部放在眼中,遂导致李傕、郭汜攻入长安。
李傕、郭汜即便攻入雒阳,挟持天子,也依旧没有自知之明,手段比之董卓还要拙劣,使得大汉唯一的遮羞布也摇摇欲坠,甚至还做出让大汉天子逃跑这样的事情来。
如今杨奉、韩暹不过是以前白波军的将领,张扬更不过是一夹杂在袁绍与曹操中间的河北太守,他们竟然是将大司马、大将军这样的职务封给自己,他们的祸患恐怕也已经不远了!
鲁肃再次邀请徐晃:“吾等虽然都有匡扶汉室之心,奈何雒阳距离江东太远,实在是有心无力。公明你是一个有远见的人,难道真的要在雒阳陪着杨奉他们灭亡吗?”
徐晃这次终于不再犹豫:“吾仰慕子敬高洁,刘扬州高义。若能不嫌我匪寇出身,我定为刘扬州效犬马之劳!”
鲁肃听到徐晃愿意跟随自己回到江东,也是立即大笑:“公明,主公的岳丈都是匪寇出身,他又如何会嫌弃你呢?”
徐晃并没有听过关于严白虎有关的事情,骤然听闻后有些吃惊:“主公竟然还会做那样的事情吗?”
“主公做的事情多着呢。公明总要做好准备,不要被主公吓到。”
鲁肃随即以害怕返回江东的路上遇到匪寇为由请求天子下令,让骑都尉徐晃护送自己。
因为鲁肃早早给杨奉送去五百金,所以此事异常顺利,诏书很快就发放到鲁肃手中,升徐晃为荡寇校尉护送鲁肃前往江东。
除此之外,天子投桃报李,不但正式以朝廷的名义发布了任命刘邈为扬州牧的诏书,并送上官玺印绶,还顺便给刘邈升了一级——
“拜前将军,领吴候。”
当鲁肃看到这诏书的时候吓的差点直接将其给扔出去!
如今袁术不过才是后将军,而且还是自封的,结果现在朝廷就要加封刘邈为前将军是几个意思?
要是让袁术那小心眼的知道如今刘邈的官级与他持平,谁知道会发生什么了不得的大事!
好在鲁肃踟蹰一会,还是果断叩首谢恩。
已经占据江东的刘邈,不可能一直将自己日渐庞大得到身躯一直遮掩起来。
无论是鲁肃亦或者刘邈,他们都知道江东虽好,却也是温柔陷阱!
一旦陷入安逸,失去了进取之心,被困在江东那种地方可就真的完了!
鲁肃此次行经中原、河北,也确确实实感受到了北方与江东在人口、耕地,以及种种方面的差距。
江东不同于关中。
关中背后好歹还有凉州的战马,有蜀地的铜、锦、粮草。
但江东的背后,只有无边无际的山脉和无穷无尽的山越。
刘邈可以去解决这些问题,但是绝对不能被拖入这些问题。
不然等待刘邈的,只能是慢刀割细肉,将刘邈慢慢割死!
既然如此,倒不如拼上一把,趁着这个机会,彻底向天下诸侯宣布逐鹿中原的野心!
“谢陛下!”
鲁肃代刘邈谢过天子,而天子刘协此时看着鲁肃,却仿佛有难言之隐。
“子敬。”
“臣在。”
刘协向着公卿的方向看了好几眼,才终于下定决心询问鲁肃:“倘若朕以九卿之位待之,你愿意留在朕的身边吗?”
鲁肃先是感到荒谬……
九卿是什么?
三公九卿!
两汉士大夫的最高追求!
自己何德何能,竟然能够被封为九卿?
不过在明白过来此时刘协与朝廷处境的鲁肃,很快就又陷入悲伤。
将自己这个既不是孝廉,也不是茂才的人封为九卿难道真的荒谬吗?
就是再荒谬,能有将韩暹、杨奉这些曾经的白波贼寇封为大司马、大将军荒谬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