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冬暖槐香,半载闲趣 (第1/2页)
腊月刚过,临河镇的雪就没断过。镖队歇了长途镖,老院的槐树落满白雪,像披了件厚棉袍。魏珩14岁的第一个月,是在灶房的烟火气和镖师们的笑骂声里过的。
一、寒日里的热乎气
王正总在天不亮就来砸魏珩的窗:“小珩,练剑去!”他比魏珩大五岁,性子像炮仗,却总护着他。两人在雪地里对练,王正的重刀带着风劈过来,魏珩用剑鞘轻巧一卸,脚下的雪被剑气扫得乱飞。“你这破鞘子!”王正喘着气笑,“再练半年,我得喊你哥了。”魏珩刚要谦虚,就被他搂住脖子往雪地里按:“别装!上次你帮张屠户劈冻肉,一刀下去骨头渣比我剁的还细,当我不知道?”
镖队里新来个打杂的小子,叫小石头,才12岁,圆滚滚的像个雪团。见魏珩能让王正“服软”,天天追在他屁股后喊“珩哥”,非说要学“卸力神技”。某天偷拿了王芷若的绣花针当剑练,结果扎了满手窟窿,哭着来找魏珩:“哥,这‘剑’不听话!”正撞见王芷若进来,她拎着小石头的耳朵笑:“等你珩哥教你‘绣花式’?”魏珩憋笑憋得肩膀直抖,被王芷若瞪了一眼,赶紧板起脸:“下次拿我的木剑练。”
二、小年祭灶,人情暖
腊月二十三祭灶那天,镇里家家户户飘着糖瓜香。王磊一早就让魏珩去买灶糖,叮嘱:“要刘婶家沾芝麻的,芷若爱吃。”魏珩提着糖回来时,见王磊正蹲在院里修镖车,手里的锤子敲得“咚咚”响。他走过去递上一块糖,王磊接过来塞嘴里,含糊道:“去年这时候,你还不会看镖路图呢。”突然抬手按按他的头顶,“长挺快。”魏珩愣了愣,头顶还留着王磊掌心的温度,比灶糖还暖。
阿蛮的花摊改在了自家屋檐下,竹篮里摆着干花编的灶王爷像,红绳缠得喜庆。魏珩路过时,她往他怀里塞了块灶糖:“阿婆说,吃了这个,灶王爷不告小状。”他刚要掏钱,阿蛮已经转身往屋里跑:“记账上!”檐角的冰棱滴着水,落在他手背上,像她刚才递糖时蹭到的温度。
李婆婆带着针线篓来镖队,给魏珩缝棉袄:“你这身子骨,得穿厚点。”王芷若坐在旁边帮着穿线,听李婆婆讲“祭灶要给灶王爷喂糖,免得他在玉帝跟前说坏话”,忍不住笑:“那要是做了坏事,光喂糖管用吗?”魏珩接话:“那得像练剑似的,先学会‘止’。”王磊在灶房听见,喊了句:“小兔崽子,还知道举一反三了?”
三、雪夜说书,少年心
小年过后,老茶馆的说书先生开了夜场。王磊带着魏珩、王芷若和王正去听书,刚坐下,小石头就钻过来,非要挤在魏珩旁边。先生讲的是“剑客守孤城”,说那剑客为护城里百姓,独挡千军,最后力竭而亡。魏珩听得攥紧了拳,王正拍他后背:“傻了?故事而已。”王芷若却轻声道:“要是真有这事儿,那剑客心里,肯定觉得值。”
阿蛮提着暖炉来送干花,站在门口没进来。魏珩看见她,起身往外走,小石头也跟着起哄:“珩哥去会相好咯!”被王正一把捂住嘴。雪下得紧,阿蛮把暖炉塞给他:“听书冷。”他刚碰到炉壁,就被烫得缩手,两人都笑了。“先生说,”阿蛮望着茶馆里的光,“好人都会有好报的。”魏珩点头,把暖炉往她手里推:“你更需要。”
回去的路上,王磊突然问:“要是让你守一座城,你敢吗?”魏珩想起书里的剑客,又想起阿蛮的花摊、李婆婆的针线、王芷若的账本,低声道:“敢。”王磊没再说话,只是走在他外侧,把风雪都挡了大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