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 :月麦7号 (第2/2页)
从华尔街巨头高盛、雷曼兄弟,到科技巨擘谷歌、甲骨文,再到文化帝国好莱坞,犹太人的影响力和财富几乎无处不在。
如果能从这个种族的身上‘刮’下来财富,米国的经济和发展并不是没有腾飞的可能性。
脑海中的思绪转动着,念头刚刚闪过,他的脸上便闪过了一丝犹豫的表情。
正如对方掌握的财富一样,犹太种族的影响力也无处不在,几乎操控了半个米国的命脉。
要想对他们动手,情况可没那么简单。
除非
再有一场大规模的战争爆发。
与此同时,另一边。
遥远在近四十万公里之外的月球,月面南极。
这里原本是生命的禁区,但如今却已然是一片繁忙的景象。
数年前,在华国展开第一次载人登月工程后,那位徐院士大手一挥,在月面南极艾肯特盆地中以及周边陨石坑中规划出了月球科研基地、月面生物圈工程、月面轨道质量投射器等多个千亿级项目。
而月球生物圈工程便坐落于艾肯特陨石坑盆地的某处地势偏高的区域,
这里可以连续暴露在阳光下数个月甚至更长时间而不受阴影影响,光照充足,被称为“永昼峰”。
驾驶着月球车,穿着工作服的娄成济教授在来到生态作物培养生态区后,安稳的将月球车停在车位上。
自2024年月面生物圈工程完工后,各国的生态学专家和相关的科研人员便已然入驻进了这个距离家乡足足数十万公里的‘半封闭式’生物圈中。
而他便是其中的一员。
当然,他并非2024年最早一批入驻月面生物圈工程的学者,他是在2027年上半年的时候接替第四批科研人员进入的。
和老米此前在地球上搞的生物圈工程一号不同,他们修建在月球上的月面生物圈工程严格意义上来说并非全封闭式的。
月面生物圈工程允许相对较少量的物资补充,也允许进入研究的学者和科研人员更替。
毕竟月球的环境会远比地球更加恶劣,长时间处在低重力的状态下,不止会对骨骼和器官造成负荷,也会对心理造成的压力也不小。
所以月面生物圈工程中的学者和相关的科研人员一般在这里进行6-8个月的研究工作后便会返回地球调整休养。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精确的计算各种数据,以确保月面生物圈的平衡。
比如补充的物资数量必须经过严格的计算,比如每次更替的科研人员数量也必须要保持在相同的数量,甚至就连科研人员的身高体重代谢这些都会考虑进行。
而月面生物圈工程的主要研究目的也并非如生物圈二号一样模拟地球打造第二个适宜人类居住的生态系统。
它的主要研究目的是在允许较少量物资补充的标准下,维持整个生态系统的运行。
以及在月球低重力、无磁场的特殊环境中进行试验培育各种动植物。
比如娄成济教授负责的,就是记录经过月球环境优化后的‘小麦’‘高粱’‘玉米’‘稻谷’等等主粮农作物的生长情况。
从储物箱中取出记录实验数据用的平板电脑和笔记本,娄成济教授扶着生态舱道路边缘的扶手快速的走向了不远处一片金灿灿的农田。
眼前的这片作物,便是即将成熟的小麦,代号‘月麦7号’。
从名字就可以看的出来,这是在月面生物圈工程中经过了精心培育至少7代的小麦。
一路来到了环境数据检测设备前,将上面的温度、光照、人工降水次数/数量、空气湿度等各种气候数据记录下来后,娄成济教授端起手中的平板电脑,选择了数颗麦子,将其记录下来。
随即,他弯下腰,蹲在农田边,随即抽取了几个麦穗,一粒粒的仔细的数着上面的结实粒数。
当粗糙的手掌拂过了一片金灿灿的麦穗,这位老教授的脸上不自觉的露出了一抹欣慰的笑容。
没有任何一个真心热爱农学与粮食的人会在看到这幅场景的时候不露出笑容。
更何况这还是在月球上呢?
民以食为天!
那金灿灿的麦穗,就如同一粒粒的基石一般,奠定了人类文明走向的宇宙太空的道路!
“收割完了这轮麦子,月面生物圈就要彻底解封了吧?”
正当娄成济教授记录着实验数据的时候,身旁一道充满了感慨的声音传递了过来。
走过来的的是华农大学的刘成益教授,和娄成济教授是同一批进入月面生物圈工程的学者。
听到声音,娄成济笑着站起来,脸上也露出一丝感慨的笑容,点点头笑着道:“以后就方便了,解封后就可以随便进出了。”
从2025年月面生物圈工程正式开始‘封闭性’测试到如今,时间已经过去了三年了。
事实证明,在少量补充氧气、水资源、动植物/微生物族群等基础上,生物圈工程是完全可行的。
当然,在试验的初期,那些非管理范畴的野外物种数量起初下降相对较为严重,其中植物的数量降低了15%,陆地动物和昆虫下降了27%,微生物病毒也有不小的种群数量降低。
尤其是氧气,生物圈中的氧气数量一度从21%降低到了18%,大量的氧气变成了二氧化碳固定在了泥土与混凝土墙中。
这一过程最终直到土壤与混凝土墙中吸纳的二氧化碳饱和,以及由川海材料研究所研发的多孔液化DAC二氧化碳捕集器运送过来后才得到缓解。
不过这些问题基本都发生在生物圈封闭性实验的初期,当氧气的问题解决后,生物圈内部的食物网一体化且株冠成熟后,物种遗失的数量则减慢,且许多动植物在此时期均有不同程度的繁殖,氧气也维持在了一定的水准。
当然,这其中的关键在于人为的干预。
是的,在月球生物圈内部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后,生活在其中的学者和科研人员会通过各种手段来杂草和病虫害的发生,以并保持生物多样性。
不过这一切都已经快要成为过去式了。
在经历了三年的时间考验后,他们的月面生物圈不仅稳定的运行了下来,更是实现了月球低重力无磁场特殊环境的各种农作物培育。
如果未来的月球会展开大规模移民,那么生物圈的经验毫无疑问将是最宝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