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思念文学 > 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 第1335章 这个不行(4k)

第1335章 这个不行(4k)

  第1335章 这个不行(4k) (第1/2页)
  
  见他们这表现,总工哈哈笑了起来:“有这个想法就好,不过也不用担心,这一次的任务,不是那种狮子大开口不着调的任务,还是充分的考虑了我们的现状的。”
  
  毕竟高振东当时也就是卡着他们现有试验装备的上限加一点点规划的装备规格,可以说属于是虽然比现有的高,但是抬抬头就能看得见结果,只需要努力跳一跳,大概率就能成功的程度。
  
  这也是高振东最厉害的地方之一,他对事情的“度”把握得非常好。他自己搞的东西不算,那些是随他自己想怎么飞跃就飞跃,但只要是他提出建议或者规划但不是自己亲手做的那种,他要么把步子的跨度控制得很好,要么就会提供足够的帮助。
  
  而他们这次要搞的,正是高振东上次提出来的,为了岛礁补给专门搞的,能装在中登乃至登陆艇里到处跑的气垫船。
  
  这两名同志,正是来自东北,正在对气垫船进行试验的同志。而这这一次,相当于是把他们的任务,从前瞻性工作直接转为正式装备。
  
  “这样啊,那就更好了,别的倒是不怕,主要是怕耽误正事儿。”搞气垫艇的同志笑道。
  
  “这样,这件事情,更具体的情况,你们联络海装局的同志,他们会带你们去找到正主儿的。那边有些想法需要和你们交流,同时也许能解决你们的一些技术上的实际困难。”总工笑道。
  
  还能解决技术上的实际困难?
  
  这可就稀奇了。
  
  一般来说,提出需求的人什么困难都可能解决,唯一不可能解决的就是技术上的困难。
  
  毕竟如果他自己都能解决技术问题了,那么他大概也不需要找人来完成,自己弄一弄不就行了。
  
  “还能有这好事?老总,您可别骗我啊,哈哈哈。”
  
  “赶紧滚吧,我哪儿来这闲心忽悠你。”估计总工和搞气垫船的同志有不浅的渊源,说起话来很是随意。
  
  一个小时之后,两位搞气垫船的同志一脸纳闷的坐在三轧厂三分厂的会客室里,满脑袋都是不解。而他们的身边,是看着他们这表情就乐呵的海装局的同志。
  
  海装局的同志也陪过不少同志来这里,他们两这表情海装局的同志老熟悉了,第一次来这儿的都这样。
  
  海装局的同志知道,可是搞气垫船的同志不知道啊,他们就是纳闷一个轧钢板的,拿气垫船有什么用。
  
  而且要说解决技术问题,这里也不像是能解决气垫船的技术问题的地方,难道给气垫船换个壳子?问题是气垫船最重要的那个壳子,也不是轧钢厂能解决的啊。
  
  带着这一脑袋的圈圈,几位同志很快就等来了高振东。
  
  “高总工,这两位是搞气垫船的同志,张工,王工。”海装局的同志是老熟人了,给高振东介绍道。
  
  对于海装局的同志来说,这一套业务算是熟门熟路。
  
  张王二人有些目瞪口呆的看着眼前的年轻人,不知道到底是个什么路数。
  
  主要是船舶院这些与他们相关的同志,也没法提前给他们介绍相关情况,至于介绍高振东这个人,那就更不可能了。
  
  高振东自己对这种情况,倒是见怪不怪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他的年龄感到吃惊的人虽然有所减少,但是工作单位这件事情却是一个很难绕过去的坎,主要是不搭界。
  
  高振东坐下来,笑着对海装局的同志道:“这样吧,请我们搞气垫船的同志,先把现在的气垫船的情况做个介绍,其他的事情,我们后面再说。”
  
  原来气垫船的发展轨迹,高振东倒是知道一些,但是随着这么些年很多事情带来的影响和改变范围逐渐加大,深度逐渐加深,他很清楚自己上辈子知道的和实际现状可能有些出入,所以请同志们先介绍一些,要不然搞成时空概念上的刻舟求剑,那乐子可就大了。
  
  来自东北的同志也没迟疑,想拿到项目,这个要求几乎是必然的,他们拿出自己为了进京准备的一些基础材料,就地向海装局和高振东这边汇报起来。
  
  “……随着船舶院开始组织集中力量,我们于3年前结束了原本的‘遍地开花’的研究方式,将有限的力量集中到一起来,集中力量搞研究,这种方式,相比之前,也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这个情况倒是高振东不了解的,不过他现在更关心的是“更好的效果”到底有多好:“现在的研究情况怎么样了?”
  
  “早在50年代末,我们就已经完成了原理型号的研究……”
  
  这听得高振东心里就是一喜,果然挺早。
  
  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完成气垫船的原理试验艇,比世界公认的约翰牛还早13天,只是我们没公布,所以就成了一笔只有我们自己知道的糊涂账。
  
  但是这个原理试验艇有个“小”问题……
  
  “不过这个原理试验艇没有围裙,气垫是靠硬射流形成的,操纵性和稳定性、气垫效率等指标都不好……”
  
  高振东哑然失笑,果然,搞得早是有代价的。
  
  硬射流的意思是,在没有侧壁、围裙等方式辅助的情况下,通过在艇体周边的刚性喷口,硬生生在气垫船下方用喷气喷出一层气垫,属于是大力出奇迹的典型,至于这个奇迹好不好用,那你别管。
  
  毫无疑问,这种形式槽点多多,别的不说,就那不受约束的气流,就是根本没法处理、计算、控制的,要是能搞好这东西的计算和仿真,也就不只是搞气垫船这么简单了。
  
  其实就算是约翰牛公布的那个气垫船,在50年代末也是一样的,都是刚性射流,花费了非常大的垫升功率,离地只有100……mm……
  
  所以最早的气垫船,哪怕是全垫升的,也没有什么两栖能力。因为100mm的越障能力,和没有其实是差不多的。真正全垫升气垫船有两栖能力,是在约翰牛发明了柔性围裙之后。
  
  高振东想了想,问了一句:“现在主要搞的还是全垫升?没有搞侧壁式气垫船?全垫升应该上了围裙了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