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九章 令人感到震撼的数据 (第2/2页)
肖承瀚乐呵呵地说道,抿了口茶,他话锋一转,有些幸灾乐祸地说着:“我们这边无所谓,但我想张志高的脸估计已经青了。”
“这家伙,年纪越大,气量倒是越来越小了。”
李刚笑起来。
“不说这个了,老肖,你带人去材料研究所看看,做个交流。”
“好。”
而和许青舟他们这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西南核物理研究院,办公室的氛围显得有些压抑。
“1000秒,1亿℃”
“这根本就不符合科学发展的规律!”
张志高脸已经皱在一起,抬头,问自己的学生邵一林:“消息来源准确吗?”
“京都材料研究所亲自公布在官网上的。”
邵一林说。
“.”
张志高和隔壁负责监测系统升级的刘元教授沉默下来。
邵一林观察着张志高的神色,还是说道:“教授,我们要不要组织人手,过去探探虚实?”
“我想没这个必要了。”
一旁,刘元教授摇了摇头,“就在刚才,官方转发了有关许青舟他们实验的消息。”
微博上,果然已经有官方的报道。
【夏国“人造太阳“新突破!球形托卡马克实现千秒稳态运行】
继全环流三号创下高温等离子体1.5亿℃持续稳态运行300秒的纪录,我国核聚变研究再传捷报:京都材料研究所全球首创的负三角位形球形托卡马克首次实现 1亿℃等离子体持续运行1000秒,标志着我国在紧凑型聚变装置领域取得引领性突破.
悬着的心还是死了。
张志高莫名地涌现出一种无力感,官方出来背书,肯定经过部里专家组验证过了。
或者说,其实原本是假消息的可能性就低,许青舟这小子虽然狂,但做事那叫一个稳。
张志高目光沉了沉,现在有些复杂,就算成功实现首次点火的目标他其实也能接受,但第一次就走到世界前列
是不是有点夸张了。
要知道,即便这两年可控核聚变发展迅速,可大部分装置的运行时间都仅仅只有几百秒而已,有的甚至还是个位数。
也就是说,许青舟仅用一年就把各国的装置甩开了一大截。
“这人就是怪胎。”刘元教授沉声。
张志高觉得刘元说出了自己的心声,但他也没表露出来,“首次点火并不算什么,真正有挑战的是聚变三乘积。”
“没错,我们还是有优势的。”
刘元教授点点头,他这次过来,就是和张志高商量继续对监测系统升级,以满足后续三乘积实验。
邵一林倒是没说话。他觉得,两位教授有些乐观了,他在材料研究所那边呆过一个月,更加明白那边的潜力有多可怕。
张志高沉声说道:“当务之急,是加快速度,将高功运行状态的时间提升上来。老刘,你们尽快把下一步的升级方案做好。”
“行。”
“一林,你现在发个通知,明天上午9点开会。”
“我马上去安排。”
办公室内,很快就剩下张志高一个人,他吐了口气,目光沉下来。
示范堆可在阶段性稳态成果上启动建设,再逐步优化至更高占比的稳态或连续运行。
也就是说,最近几年内就会开始建设。
他们必须抢占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