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制度革命(六) (第1/2页)
刘一燝不知道别人听完小皇帝的话作何感受,但他感觉汗毛倒竖。非孔,大礼议,夺情之变,任何一件都必然腥风血雨,而小皇帝居然要搞一键三连的大招。
更关键的是,小皇帝有《朕问》有《通报》,这简直是两把打神鞭。纯宗严皇帝,一个在位八年的弱鸡皇帝,现在都快成明主,生前屁话不说,死后金句频频。
刘一燝就很慌,非常非常慌。看似小皇帝啥也没做,但钱龙锡的墓都被人挖出来曝尸荒野了,地方小吏官员全都不想理这事,还要吐上一口唾沫。
试问这结果,满朝公卿谁不怕?
韩爌那么刚的人,不吃肉的绝食都搞出来了,为啥最后软了,还不是《通报》传到北京,他开始担心自己的身后事了。
刘一燝将自己的九真茶饮尽,对王坤招招手,小声说了句“新换一泡。”然后才正面小皇帝。
“陛下此议甚佳。不过,这是一件大工程,《大明礼典》不是短时间能完成的。臣建议由张瑞图专职此事,以示内阁重视。”
朱慈炅抬头看了刘一燝一眼,你这老狐狸是想拖是吧?也好,有些东西也要潜移默化,缓也有缓的好处。
朱慈炅不置可否,眼神如刀锋,语气却平缓。
“朕曾在书上见过一个人,他浓密的胡须像集生,一字如隶书,瘦削黄脸颇似彦演,眼神锐利更有孕一风骨。他说,礼教吃人!
朕今研习礼制,可以确定,礼教不曾吃人,吃人的是人。
昔年宋失天下,神州陆沉,在元人四民之分下,我华夏族人连羊马都不如,民族自信心遭遇空前破坏。他能喊出礼教吃人,朕可以理解,因为,礼已曲,法不公。
太祖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已近三百载,太祖肇基,吾辈至今仍如元时汉人之丧志失气,不敢继往开来么?
近日,朕收到一册《蒙古秘史》,里面说孔思晦篡改孔氏族谱,其后皆非汉人。朕就很好奇,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蛮夷之辈,焉敢成仁宗之庙。
刘先生,若此事为真,大明该怎么办?”
御书房内落针可闻,群臣耳朵都炸了,意识都有一瞬间的空白。
刘一燝怔怔的看着朱慈炅,王坤刚摆上的茶杯还有点烫,但他感觉不到了。
衍圣公,大家都知道方懋昌是皇帝爱将,你跟他吵吵也就罢了,为啥你孔胤植要亲自上书给小皇帝,这下把小魔帝惹毛了。
衍圣公护体,简直可笑,衍圣公有几个总兵?
刘一燝更有种作茧自缚的感觉,因为当初他教过小皇帝“太祖遗诏”,朱慈炅没有用,这会反手推出个“蒙古秘史”。
旁边的孙进也若有所悟,昨夜皇帝找他多半也是这件事。
昨天朱慈炅一切都和平时差不多,写写字,读读书,打打拳,教一下幼儿园小朋友。上午他见了天工院新人,下午见了工部侍郎毕懋康和邱致中,这都属于正常范围。
只有傍晚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衍圣公的奏章入宫。
刘一燝半天不语。
曹思诚已经从震惊中反应过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